孩子學習不要急著插手!日本教養專家分享培養「聰明孩子」的3+1原則

女孩的心動發現

Search

tags
Follow Us _
Follow Us _
service4n@niusnews.com
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
@2024 niusnews

天天妞一下,天天好心情

天天妞一下,天天好心情
service4n@niusnews.com
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
@2024 niusnews

孩子學習不要急著插手!日本教養專家分享培養「聰明孩子」的3+1原則

孩子學習不要急著插手!日本教養專家分享培養「聰明孩子」的3+1原則 媽媽妞、親子妞、育兒教養、守護、聰明
share
心動瞬間_

養小孩很花時間,但只有等待才有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做、並學習!

你對聰明的定義是什麼呢?學生時期可能認為「學習力快」、「高智商」就是聰明,但出社會、歷練越來越多後,我們對「聰明」的定義也隨之不同!三民書局出版的《守護教養法》中,作者小川大介就提出自己對聰明的定義:「能正確做出大家都會的事已不再是聰明,而是默默變成基本;想在這個社會立足,反而應該要強化自己的強項,能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專長。」為了讓孩子能長成理想中的「聰明孩子」,父母可以做這3+1件事情培養:

 

 

1.認同

source:Pexels

2、3歲的孩子正是叛逆期大爆發的時候,雖說是叛逆期,但其實是「自我意識」開始萌芽,他們對事情開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,雖然還無法判斷對與錯、做事的時機,但還是自己的意識。

 

而這時候也是父母感到最頭痛的時候,固執的孩子常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也完全聽不進大人的勸告,但小川大介卻建議大人這時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「認同」:「我懂你的感覺」、「你很生氣對不對?」。這種認同的詞語不代表我們答應孩子的要求,而是培養信任的環境,讓孩子的心態發展成「我可以自己感受、思考、行動」的自我肯定感。

 

而這樣的認同直到孩子長成青少年也很重要,這時候的他們能做更多事,也會有更多自己思考過後的想法;比起急著阻止、告訴他們怎麼做,不如先聽聽他們是怎麼想的。

 

 

2.守護

source:Pexels

小川大介提出的第二步驟就是「守護」,小川大介:「有助於引發孩子的自主性,能激發孩子的挑戰欲。」在小孩沒有發生危險的狀況下,讓孩子適度的探索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 

不過在守護的同時,父母要注意自己不是變成「監視」。而守護跟監視的差別又在於「信任」,小川大介解釋:「就像嬰幼兒學走路時,我們會因為不信任而牽著他們的手,但漸漸等他們走得越來越好,我們就會漸漸放手,讓他們自行探索」,要做到守護而不監視,就是觀察孩子的狀態是否能處理好生活周遭的危險,慢慢調適自己跟孩子的距離感。

 

除此之外,也可以參考日本教育專家的「教養孩子四訓」:

嬰兒時期,不要離開嬰兒的肌膚;

幼兒時期,離開肌膚不要放開手;

少年時期,放開手不要離開視線;

青年時期,離開視線不要離開心。

 

 

3.等待

source:Pexels

我們都知道,孩子初次做某件事情時都需要給他一點時間學習,這時候千萬不能插手,但……你覺得你是在忍耐還是在等待?

 

忍耐是因為不信任,所以一直有「想要幫忙的衝動」,而等待的時間就變成像是在忍耐一樣煎熬;但等待是一種自然且信任的行為,因為知道他做得到,所以就只是在等他把事情做完而已。但父母仍要隨時注意孩子釋放出「幫我」的訊號,有時候小孩只是懶得動腦、懶得做,所以要父母幫,有時卻是真的卡關、卡在某個點上,只需要父母稍加提點,就能順利完成!

 

但「等待」對我們這些時間寶貴、注重效率的大人而言確實是挺難的,像妞編輯就曾等女兒自己穿鞋,卡在玄關20分鐘,幸好當天是假日不趕時間,平日的話哪可能讓他這樣做?這時候小川大介就建議父母要跟孩子詳細敘述理由,並解釋時間安排給他聽。當然不會一開始就成功,對2、3歲這種只活在自己世界、又聽不懂話的幼兒來說更難,但等到孩子4、5歲後,就能漸漸要求孩子幫忙配合了!

 

 

PLUS:期待

source:Pexels

做到以上三件事後,小川大介再額外提出一個原則:「期待」。小川大介解釋:「若父母做不到以上三件事就對孩子抱有期待,就是施加壓力!」因此我們就來談談何謂「期待」吧!

 

期待對孩子有多重要?父母的期待對孩子而言就是更上一層樓的動力!因為小孩跟大人一樣,會有所謂的舒適圈,做習慣已經熟練的事當然比較容易,但父母能對孩子抱有期待、給出適度空間讓他維持好奇心,孩子就能不斷突破舒適圈,持續進步。

 

 

其實,綜觀以上4件事,妞編輯反而覺得除了變聰明,也是培養孩子擁有許多正向特質的原則呢!像是獨立、負責任、勇於挑戰......等等。孩子的正向特質無法一蹴而就,需要花許多時間與精力,但成果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!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~

 

 

 

 

你不孤單!你擔心的、傷心的、焦慮的我們都懂。

快來加入私密社團「媽媽妞真心話」,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~

share

「IKEA效應」是什麼?本體是霜淇淋&絨毛娃娃?8點認識瑞典傢具品牌IKEA!

「IKEA效應」是什麼?本體是霜淇淋&絨毛娃娃?8點認識瑞典傢具品牌IKEA! IKEA
share
心動瞬間_

IKEA真的是租屋族的福星!

妞妞們週末喜歡到IKEA逛傢俱和吃美食嗎?來自北歐瑞典的平價傢具品牌自1994年進軍台灣簡約又具有設計感的居家生活用品,提供妞妞們更多裝潢風格靈感,近年更因其多變的霜淇淋口味和可愛的娃娃引起不少話題,而IKEA又是怎麼發跡的呢?跟著妞編輯一起來認識IKEA吧!

 

認識IKEA1.

IKEA怎麼來的?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6GtnWlvg0c

 source:@ikea_taiwan

IKEA的前身是一間位於瑞典鄉村的小型郵購公司1940年代由一位名叫坎普拉的少年所創立,一開始主要販售鉛筆和錢包等產品。後期為了能夠替各地民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,決心為顧客提供價格最超值的產品,也是IKEA開始販售家具的開始!

 

 

認識IKEA2.

讓多數人有「期待回家的感覺」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zfdbNCKhvA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llgNWmOmVh

 source:@ikea_taiwan

坎普拉非常認同「家,是最溫暖的避風港」這句話,因此他致力於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,絕不為了營業額而犧牲掉顧客的權益,他曾說過:「至今,我們的產品是全國最便宜的,全因產品的周轉率高,而且全部由工廠直接運送到顧客手上,營運開支也極低。」對於消費者來說,能用少少的價格打造溫馨的居住環境,是一件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!

 

 

認識IKEA3.

展開平整包裝革命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hPdyeusjUU

  source:@ikea_taiwan

並非每個人都有專業組裝傢俱的能力,IKEA在1953年引入平整包裝,將零件和說明書清楚標示,讓顧客自行組裝產品的概念不但深受顧客歡迎,更解決了運輸費用高昂的問題。妞編輯相信應該不少妞妞們第一次組裝傢俱的經驗都是獻給IKEA吧!(笑)

 

認識IKEA4.

為什麼會開餐廳?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W3MG0NrBZn

   source:@ikea_taiwan

人類在餓肚子的情況下大腦通常無法正常運作,因為先解決飽腹問題才是首要,而坎普拉也發現了這個問題,他留意到顧客會在午餐時間離開門市到附近的餐廳用餐,進而影響了整個購物過程,購買意願也會隨之下降,因此IKEA在1960年底開始增設餐廳服務,從原先只供應咖啡和冷盤,到能提供一份完整的正餐,不管是購物完或是購物後都能補充體力!(妞編輯最喜歡他們家的千層麵XD)

 

 

認識IKEA5.

品牌LOGO配色源自於瑞典國旗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66NkNkMj4i

   

source:@ikea_taiwanIKEA

IKEA招牌的黃藍配色已成了大部人對品牌的印象,而這個品牌LOGO自1951年至今已變更過5次,從原先鄉村復古感的瓶蓋造型」演變成較簡易的瑞典國旗配色、也能在數位時代能保持一致的風格和色彩效果。

 

 

認識IKEA6.

娃娃意外成品牌人氣王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6yfLedLfHf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wZakaJM0WW

    source:@ikea_taiwan

IKEA雖然主要是以販售傢俱為主,但兒童居家類的各種娃娃竟然意外成了人氣明星!這不外乎是拜網路發達所賜,不少人在社群上發表一系列利用娃娃製造的情境搞笑圖,隨著社群的快速傳播,讓這些由IKEA內部自行設計的娃娃很快就被大眾所認識,即便不是兒童也會想收編一隻!

 

 

認識IKEA7.

必吃霜淇淋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y7aVuyBR56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yui8QtM5wd

     source:@ikea_taiwan

霜淇淋愛好者不分國界,尤其在夏季炎熱的台灣,沒有什麼比在冷氣房吃霜淇淋更消暑的了!IKEA最著名的銅板價霜淇淋幾乎是每個人的「入店必吃」除了可以親眼看到霜淇淋擠出的過程,隨著季節更替的口味,增加新鮮感和話題度,也是消費者愛不釋手的原因!

 

 

 

同場加映!「IKEA效應」是什麼? 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2r2HRGsz_7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0Jn_BwrXdV

  source:@ikea_taiwan

IKEA這一系列的營銷模式如此成功,當然也引發了不少學者的注意,美國哈佛商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「丹·艾瑞里」就在2011年提出了「IKEA效應」,原義為「那些由用戶親手組裝的產品,理所當然地會被該用戶認定為擁有較高價值。」放到現代人的生活中便可以引申為形容一個人「自我感覺良好」,而「IKEA效應」也在今年的統測命題中出現,可見IKEA獨特的運作模式已深深進入台灣社會,甚至是全球!

 
share
妞活動 _
贊助商廣告
贊助商廣告
latest news _
latest
READ MORE
New Member_
加入會員
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。提醒您,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,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!
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
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
妞會員註冊
FACEBOOK快速註冊
粉墨誌女生研究室
Q.
姓名:
Email:
生日:西元
性別:
*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,若資料不全或錯誤,致無法核對、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,視同放棄中獎資格。
下一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