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陪伴失去至親的親友?面對生命中的失去,其實很大部分要靠「自己」走完

女孩的心動發現

Search

tags
Follow Us _
Follow Us _
service4n@niusnews.com
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
@2024 niusnews

天天妞一下,天天好心情

天天妞一下,天天好心情
service4n@niusnews.com
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
@2024 niusnews

如何陪伴失去至親的親友?面對生命中的失去,其實很大部分要靠「自己」走完

如何陪伴失去至親的親友?面對生命中的失去,其實很大部分要靠「自己」走完 人際關係、感情、心理諮商、失去
share

做人好難,感情這件事更是人生中必修卻又最難解的習題。不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愛情、友情,甚至與自己的相處,皆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。

 

國際心理學家陳永儀結合問診案例與對話,帶我們一窺診間的真實面貌。可以像每天追劇般,看見不同人生角色所經歷的感情課題,逐步在感情中深度思考,透過問題的不斷探討,一步步尋得最適合自己的解答!

 


 

《感情這件事》內容摘錄 

 

經歷重大事件個人的整個系統都會受到撼動甚至當機

 

星期五,晚上八點

 

距離E.J.父母過世有一陣子了。經歷人生中重大事件的時候,屬於我們個人的這整個系統都會受到撼動,甚至可能當機,也有時內部零件會移位。在重新開機跟歸位的期間,是很耗損系統能量的。在處理病人心理狀態的同時,心理師也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。

 

「E.J.,你最近吃飯跟睡眠的情況怎麼樣?」我問。

 

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是睡不好,或吃不下,都是可以預期的,但我要確定她至少是有吃有睡,沒有傷害自己的想法或意圖。我要在維護E.J.的基本健康和安危的前提下,才能進行心理諮商或治療。

 

至於E.J.目前的狀況是否達到符合心理疾病條件的診斷標準,那會是另一個考量。特別是關於失去至親好友時的心理衝擊,當超出了可接受的悲傷程度,有沒有一個上限的標準,可被診斷出是心理/精神疾病?這不是一個可簡單回答的問題。

 

診斷條件的標準,是根據美國精神學會所出版的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所制定,目前已經到第五個版本了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 DSM-5)。每一次修正的版本,都希望能反映出最新的研究結果。在第五版出來之前,前一個版本的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(DSM IV-TR)中特別註明:失去至親好友的兩個月內,要謹慎,不要輕易下「重度憂鬱症」的診斷,也就是說,失去親人或好友的兩個月內,如果出現類似重度憂鬱症的現象,可能是可以接受的傷慟反應。

 

不知道在我們所處的文化或社交環境中,大家有沒有一個公認的時間,若是超過了這個期間,失去親人的人還沒有大致恢復正常作息跟狀態,就會被覺得很奇怪,不能被接受,甚至覺得可能是生病了,需要協助呢?其實,社會大眾對這方面的認定並不是很一致的。

 

例如,一位員工的直系親屬過世了,在請完喪假後回公司上班,但是表現與努力程度都不如從前,他的上司與同事會諒解多久呢?即使失去的親人都是直系親屬,父母跟子女的過世,給人的感受就很不一樣:特別的是,父母若是高齡過世,大家預期當事人會比較快恢復;若是子女過世,因為不符合常規,周圍的人會假設當事人受創比較重,難以恢復,也就會比較可以寬容當事人,給他們多一些的時間。其實,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,都有一個無形的時鐘,有意無意,會用這個時鐘來設定我們對別人的期待與要求。

 

via GIPHY

 

 

親友過世時的悲傷,與憂鬱症有所不同

古時候,父母過世要守孝三年。當這樣的觀念被質疑時,孔子在《論語》中說:「……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予也,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」孔子的意思是:兒女出生時,要三年才能離開父母懷抱,所以守喪三年,本是天下應該通行的喪期。難道你不該回報父母這養育三年的愛嗎?

 

這應該是禮數。至於心理的適應和情感的恢復,因為個人差異很大,所以不容易界定一個客觀的標準,也只能取一般人的平均時間了。

 

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,大部分的人會在失去親人後的十二到十八個月內適應改變,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。在這一年到一年半之間,是很重要的時期,因為當事人通常會需要適應這第一年沒有對方的日子:第一年沒有爸爸的生日,第一年沒有媽媽的中秋,第一年沒有他們的除夕……。

 

via GIPHY

 

最新版的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(DSM-5),在有關失去至親好友這個項目上做了修改。第一,之前在重度憂鬱症診斷標準中的註明:失去親友的兩個月內,不要輕易下診斷,這個註明被刪除了。

 

刪除這個註明的主要原因,是因為研究發現,親友過世時所經歷的悲傷,還是與憂鬱症的症狀有所區別,因此,在失去親友的過程中,同時也患有重度憂鬱症,是可能的。第二,在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中有一項新的診斷: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(Persistent Complex Bereavement Disorder, PCBD)。這項診斷試圖區分正常的哀悼與造成生活健康障礙的複雜性哀慟。除此之外,PCBD將診斷的時間條件設為一年。

 

E.J.的父母過世不到一年,下診斷也不是目前的重點。我要確認的是她生活功能的基礎不能長期被忽略。若吃不夠,睡不好,一兩天還可以,但持續一週以上,身體的各項功能與系統都會開始受到負面影響。身體一旦出狀況,心理健康也會直接受到衝擊。所以我隔沒多久,就要詢問E.J.身體基本情況,例如在吃、喝、睡眠的情形。

 

「在飲食方面,我就是逼自己吃該吃的。我的先生、孩子,都很體貼,會幫我準備需要的營養,跟我平常愛吃的。你知道嗎?我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做『食之無味』。」E.J.苦笑著說。

 

「我就像行屍走肉一樣,平常愛吃的東西,放進嘴裡卻一點味道也沒有。也沒有餓的感覺。但是我至少還可以讓自己盡量正常進食。睡眠,就比較難了,我沒辦法逼自己睡。有的時候迷迷糊糊的,也不知道是睡著了沒。」

 

E.J.的理智在帶著她做一些感覺不想,卻需要做的事。其實,周圍的人可以提供實際幫助的地方,可能就在幫忙確認當事人的基本健康有被照顧到,甚至有時候會需要在這一方面,給一些壓力,督促他們,給他們一些基本要求,如刷牙,洗澡,吃東西—這些所謂的自我照顧行為。至於情緒方面的處理,若是能從純陪伴開始,會是最理想的。

 

 

Learning of Love

面對走不出喪親之痛的親友,你可以幫忙確認當事人的基本生活與健康是否有被照顧到。

 

 

「我知道大家都是好意,也都是關心我。但我只想自己一個人。」E.J.緩慢但很清楚地說出自己的需求。

 

哀悼。失去生命中無法挽回的一部分,是難過的關卡,但卻是必然會有的經歷。生命是由哪些不同的成分所組成,又是被什麼所定義的呢?我,包括了我所扮演的角色:兒女、朋友、父母、配偶……,以及我所做的事:工作、娛樂、興趣……失去其中任何一樣,對自我的定義跟表現都會有所影響,而越接近核心的,影響越大。

 

我曾經與美國特種部隊的長官協談,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一條腿,還有一隻手臂。這位戰士跟我說:「我一生的願望,最快樂的時光,活出最滿意自我的時候,就是成為特種部隊一員後的每一天……這日子,再也不可能回來。你可以告訴我,我是誰嗎?我不知道這樣的我,還是我嗎?我要怎麼活下去?」同樣的,有些人在退休後,需要一些適應的過程,因為工作時的作息,以及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頭銜,不知不覺地就成了自我定義中的一部分,一旦失去,也會要有一段適應期。

 

E.J.身邊的人對她的關心,有時反而變成了無形的壓力。讓她覺得想要獨處……。

「E.J.,你說你想要自己一個人,上週有這樣的機會嗎?一個人的時候都是什麼樣的狀態呢?」我問。

 

「我覺得就是很不穩定,情緒不只是起伏不定,而且是非常複雜。我一下回憶從前,覺得很溫暖,一下又回到現狀,覺得不能接受。有時候,根本覺得自己是個瘋子!」E.J.敘述著情緒的起伏,劇烈程度的強弱,以及不同種類反應的交錯出現。

 

「這樣的情緒轉換,會很不舒服。你覺得可以承受嗎?還是有什麼因應的方式?」我想多了解E.J.的現狀,才好評估是否需要做調整。

 

「哈」,她有些自嘲地說,「就又哭又笑,有時候很絕望,也會生氣。我就說嘛,像個瘋子……我自己倒是還好,就是一些親友,常來關心,叫我不要這樣那樣想,說父母不想看到我這樣,說他們這樣走是很有福氣,很多很多啦!」感覺E.J.有點不好意思抱怨別人對她的好意。

 

「嗯……我了解。他們是好意。但就算他們說的都是對的,好像也很難安慰到你,不會讓你比較不悲傷,是這樣嗎?」這是我的經驗,但還是要謹慎確認當事人的感受。

 

E.J.沒有馬上回覆我,取代言語回覆的,是她再也抑制不住的眼淚。

 

我也不說話,想給她一些空間,一些有人陪伴的獨處空間。

 

有人陪,跟一個人的感受當然不同。通常,艱難時可以陪伴在身邊的人,都是親近的人。親近的人關心,在意我們的程度,有時候比我們自己更甚,比我們還著急。因此,要他們在陪伴時不提供點意見,不嘗試幫點忙,不提醒、鼓勵、安慰我們一下,可能會有點困難。這是可以理解的,眼看關心的人受苦而幫不上忙,是很不好的感受。但是,當我們一直想要藉自己的力量去扭轉對方的感受時,我們就不是在「純陪伴」了。當然,不是所有的人,所有的情況都需要單純的陪伴,但它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巧,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。

 

失去生命,或失去自我的一部分的哀傷,是需要適應與重新定位自己,才能走過的歷程。這過程沒有捷徑,就是得當事人自己恢復,重新開始,旁人幫不了忙,但卻是可以陪伴的。

 

「這樣變換多端的情緒感受,你還OK嗎?」我再次問道。我希望E.J.對自己不要有太嚴苛的要求,可以給自己一些空間,讓她的情緒有機會走完這個過程,自我整合,恢復穩定。

 

E.J.點點頭。目前她似乎是可以接受自己的狀態。有些人很難容忍失控的情緒感受,不允許自己這樣,或是害怕這些感覺,就會卯足了力,想改變或逃避這些強烈又多變的感受。這種悲傷、哀慟的情緒反應的過程,有點像是坐雲霄飛車:一旦上了車,發動了,就要等到走完這一趟才能下車。中間如果要藉著其他方式讓車不走,如吃藥、喝酒,做別的事分心,等等,也只能讓車在軌道上停留一下,結果只會延長這趟行程的時間,但最終還是要走完才能下車。

 

E.J.和我討論了一些評估自己對情緒容忍度的方式,以及經歷不同情緒的角度與認知。在接下來的一週中,她同意練習,在自己需要的時候,婉拒別人的好意,為自己爭取一些想要的時間、空間,用她的方式,來走這條只有自己才能走的路。

 

 

本文摘自《感情這件事:五種角色,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》

 

 
★TEDxTaipei演講激勵超過1,500,000人!★
繼暢銷書《生命這堂課》帶來的感動後,
最會說故事的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全新力作──

 
▎台灣第一本劇集式心理診間故事 ▎
走進心理學家的診間,
從對話看見從未發現的自我,
當理解了自己,將更懂得如何去愛,
願我們都能修復內心失落的一角,用愛溫柔相待。
 
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用近30年專業淬鍊,
在本書中進入診間,用心理師的專業,面對五種人生角色,
從週一至週五,每天為一個迷失方向的個案諮商。
 
讓你可以像每天追劇般,
看見不同人生角色所經歷的感情課題,
持續五週,逐步在感情中深度思考,
透過問題的不斷探討,一步步尋得最適合自己的解答!
 
本書特色

▍特色1. 從5種角色都能看見自己,學會人生必經的5種感情課題
從週一到週五的故事中,
我們時而是面臨困境、急需諮商的人,
宛如看見自己的故事,獲得被心理師所理解的救贖;
時而又能從心理師的思考角度,
學得面對感情與人生難題的智慧、關係溝通技巧,
幫助身邊陷入難題的每一個人。
 
【星期一】戀人角色►
當彼此認知出現差異,這段感情該如何走下去?或該不該走下去?
 
【星期二】自我角色►
面臨30歲前的人生關卡,卻發現世俗中的好工作、好對象, 都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該符合社會期許,還是順從自己的心?
 
【星期三】夫妻角色►
為何佳偶總是變怨侶,讓夫妻三不五時就想離?
每對伴侶都該學會開始在「感情銀行」中儲蓄。
 
【星期四】親子角色 ►
父母與孩子在表達愛的方式上,因差異而誤解、衝突,
如何弭平溝通鴻溝?讓彼此感受得到愛,真正的交心與交流。
 
【星期五】家人角色►
總有一天,我們都會面臨失去至親的痛,
該如何走出傷痛陰霾?該如何減少遺憾?
 
▍特色2.一窺診間真實面貌,了解「心理治療或諮商,能為我做什麼?」
心理師的角色不是警察,也不是老師,
而是幫助病人了解自己,克服心理相關的挑戰,達到想要的目標。

我願意聽你說,了解你,陪你走一段。
在這過程中,我願意跟你討論,一起嘗試釐清任何困惑,解決問題,
希望能夠向你想去的方向邁進。
 
▍特色3.讓感情扎根與昇華的25個關鍵思考
【精華觀念摘錄】
▪最重要的聽眾,往往是當事人自己。
▪在親密關係中,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。
▪沒有任何一個人,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。
▪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,去體會他的感受。同理,不一定要同意。
▪用心去感受與他人共同走過的經歷,並且從中發掘這對自己的獨特意義。
▪這一路走來,你不落人後,走得很快,也很有效率。但是你可以告訴我,你要去哪裡嗎?
 
◆特色4. 隨書珍藏【把握今天‧箴言書籤組】(1組3入/5cm X 13.5cm/維納斯凝雪映畫美術紙)
生命中的每一刻相遇,
宛如川流不息,稍縱即逝,
隨書珍藏的人生箴言,為你喚醒初心,
共有的經歷,就是彼此最彌足珍貴的印記。
 
深入思索自己曾走過的每一段感情與關係,
喚醒彼此相遇的意義。
從「我」到「我們」,改變需要時間發酵……

 

作者:陳永儀

出版社:三采

share

膠原蛋白喝多久有效?2024討論度最高6款膠原蛋白飲,孫藝珍愛牌連玄彬也跟著喝

膠原蛋白喝多久有效?2024討論度最高6款膠原蛋白飲,孫藝珍愛牌連玄彬也跟著喝 膠原蛋白飲、膠原蛋白、補給
share
心動瞬間_

逆齡女明星們私下都在喝的膠原蛋白飲!

美容圈近期吹起「幼態感」一詞,指的是肌膚狀態透亮、緊緻飽滿,看起來年輕有少女感。小時候總是嫌棄自己的嬰兒肥,但隨著年紀增長,紫外線、空氣髒污、生活作息、壓力等因素,膠原蛋白會逐漸地流失,毛孔變大、膚色失去光澤,臉雖然變小了,但也變凹顯老態了。想要皮膚膨彈顯年輕,補充膠原蛋白是關鍵,除了從飲食著手,現在還能走捷徑靠喝的,妞編輯整理幾款討論度超高,女明星也愛喝的「膠原蛋白」,妞妞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入手。

 

 

 

怎麼挑選膠原蛋白補充劑?

市面上的膠原蛋白補充劑選擇超多,到底該怎麼挑才好?皮膚科王綺嫻醫師說明,膠原蛋白補充劑的效果和膠原蛋白的來源、補充劑本身的安定性和生物有效利用率等因素有關,產品中的其他添加劑也會影響使用後的效果。建議從廠商的信譽,闡明成分的來源、是否進行臨床試驗以及添加劑的成分幾個方面來挑選產品。也要注意劑型使用的方便性及產品的味道是否可以接受,因為是否有意願規則使用也大大影響有效性。

 

 

膠原蛋白需吃多久才能看見效果?

皮膚科王綺嫻醫師說明,研究指出,21~50歲這個族群補充膠原蛋白的效果最好,大約30天可以看到效果,但51~70歲的族群,則要補充90天才可看到效果。此外,也有針對停經後婦女、年長者以及運動健身者的相關研究。停經後婦女及年長者為了抗衰老所使用的膠原蛋白補充品,在使用四周後,皮膚保濕度或彈性有明顯效果。 運動健身者使用的膠原蛋白補充品則多針對第一型膠原蛋白,可減少運動後痠痛及關節肌腱磨損等,有些研究顯示服用及運動後四小時檢測出現明顯改變。

(資料源自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21, VOL. 32, NO. 8, 991–996)

 

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1

m2美度超能膠原玻尿酸水光飲

source:m2 美度

m2美度超能膠原玻尿酸水光飲8包 NT.1,380

讓女神孫藝珍點頭連續代言3年,更為了它,出道15年首次來台灣!有「孫仙飲」暱稱的「超能膠原飲系列」,今年推出新品「超能膠原玻尿酸水光飲」,與韓國皮膚科學研究院合作研發,擁有高配濃度的韓國專利玻尿酸以及玄米萃取神經醯胺,選用二胜肽和三胜肽這兩種膠原蛋白肽,孫藝珍透露自己每天早上一定都會喝一包,還推薦給玄彬一起喝。(孫藝珍首來台親授6大保養秘訣)

 

 

 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2

FANCL 三肽膠原蛋白飲料

source:FANCL

FANCL 三肽膠原蛋白飲料 50ml×10瓶(一盒) NT.1,680

每次KOL開團都會大爆單的FANCL三肽膠原蛋白飲料,採用獲日本專利認證的三肽膠原蛋白,分子量極小僅400,還有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輔酵素Q10等美容配方,無添加防腐劑,液態劑型無腥味,口感酸甜超好喝,食用方便。

 

 

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3

明治膠原蛋白 

source:明治膠原蛋白

明治膠原蛋白璀璨金版-小金寶15日份 NT.899

來自日本超火紅的明治膠原蛋白,除了最熱賣的經典粉白包裝款外,今年還特別推出台灣獨家限定的璀璨金版小包裝設計,暱稱「小金寶」,每份添加米萃取物(含神經醯胺)16mg,小巧包裝的設計很方便攜帶,一天一包,不管是旅遊、出差都可以輕鬆補給。文青女神林予晞私心分享,平常都會加在早上錄影前的咖啡,睡前也會喝,讓她即使忙工作,還是有好氣色。(林予晞分享5個維持好膚質)

 

 

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4

TKLAB膠原蛋白飲

source:TKLAB

TKLAB雙嬌寶貝超彈嫩 膠原蛋白飲NT.1,180

被IPSS國際巨星小S大讚「好喝有感又不貴」的TKLAB膠原蛋白飲,是台灣MIT美妝保健品牌,添加德國VERISOL®專利膠原蛋白2500mg,分子更小,更好吸收,還有維生素C,有水蜜桃、金黃蘋果酸甜口味兩款可以選,更特別為了素食者更推出素食版的「雪耳膠原飲」,清爽雪梨風味毫無負擔。(小S堅持4個好習慣就能老得慢)

 

 

 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5

蜜露珂娜膠原蛋白

source:三得利

蜜露珂娜膠原蛋白粉15日份NT.990、30日份 NT.1,830

時尚媽咪Melody每天必補充的膠原蛋白就是它!來自日本三得利蜜露珂娜膠原蛋白粉,含有新型態的光速決膠原蛋白還搭配牛乳賽洛美(神經醯胺)、光透維生素C、西印度櫻桃等關鍵成分。小小一包很輕、很薄,很方便攜帶,吃起來會有淡淡的奶香味,可以加在任何甜鹹食物上一起吃,像是牛奶、咖啡,甚至取代起司灑在義大利麵上都OK!

 

 

 2024膠原蛋白飲推薦6

麗芙緹膠原精華

source:三得利

麗芙緹膠原精華飲10入 NT.1,080

已經熱銷突破八千萬瓶的三得利麗芙緹膠原精華飲,粉紅色的包裝自帶滿滿的少女感,裡面有超強成分雙重青春賦活因子:高效蛋白聚醣與速決型膠原蛋白,專為台灣女性調配設計出鳳梨汁口味,每瓶只有16卡順口又清爽,這瓶是「童顏女神」金鐘影后天心的最愛。

 

 

share
妞活動 _
贊助商廣告
贊助商廣告
latest news _
latest
READ MORE
New Member_
加入會員
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。提醒您,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,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!
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
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
妞會員註冊
FACEBOOK快速註冊
粉墨誌女生研究室
Q.
姓名:
Email:
生日:西元
性別:
*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,若資料不全或錯誤,致無法核對、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,視同放棄中獎資格。
下一題